住入宿舍之後的第四天,到了今天,我才終於想通。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都會希望對方是個很好相處,且不易暴怒或忽冷忽熱的人……

 

 

可是,自己本身就不是那樣的人了,那還能憑什麼去要求他人的性格呢?

 

 

有些人可能是因為之前在原學校裡受到了挫折,所以才會想說這次一定要好好的管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又或者是因為自己本身就只想遇到「好人」,所以才會對於未來的室友們有所要求。

 

 

但是,很可笑的是,自己越是希望的就越是不可能。

 

 

 

「人心難以捉摸」因為你不是對方,所以根本無法理解對方可能在想的是什麼,比方說:

 

 

(一)對方對你釋出善意的微笑,可是孰不知對方卻只是基於禮貌才笑,而不是真的很喜歡你這個人。

 

(二)對方冷漠的回應你,冷冷冰冰的感覺讓你很受傷,但卻不知道,對方只是覺得很累而已,並不是真的討厭你。

 

(三)你不論怎麼叫喚對方,可是對方卻不理你,這可能並不是因為對方很討厭你所以漠視你,說不定他只是沒有聽到或是在放空而已。

 

 

以上都是很常發生的例子,而人與人之間則是經常會因為不了解和猜不到對方的心情與感受而產生了一些生疏或誤會,所以,就我目前住進宿舍的這幾天下來後,想想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控制好自己悲觀想法,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個極度悲觀的傢伙……而且不只經常想太多,還有中度的被害妄想症。

 

 

 

一開始就認識的「朋友」並不全是真正能夠跟你一直和平相處四年的夥伴,很多人都會因為時間相處得太長太久而開始原形畢露,彼此之間都會出現一段「磨合期」;「磨合期」就是單純的看看雙方適不適合相處在一起的一段日子,過了,關係就能明朗,過不了,就只能以失敗收場,但是想想,如果只需要花一小段時間就能讓生命中的過客走快一點的話,好像也挺不錯的吧?

 

 

 2015.08.30.sunda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日影未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